企业标准化管理三要素
说到标准化管理,先给大家讲一个海尔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会有启发。
在海尔与日本三菱的一个合作项目中,日方带来了一整套的日式管理方法。张瑞敏告诉日本人,他们的办法不行。日本人坚持地摇头。张瑞敏说:“你现在就到十字路口看看,红灯亮了,人们照样往前闯,你这几条规定行不通。”日本人还是摇头。3个月之后,日本人意识到他们的办法确实不行,于是请求张瑞敏使用海尔的管理方法。“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,让他每天擦6遍桌子,他一定会照做,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6遍,慢慢觉得5遍、4遍也可以,后来性就不擦了!”张瑞敏的观察一针见血。他熟悉中国人的秉性,知道中国人做事的特点。因此他认为,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管理机制,这一机制要具备一种功能:领导在与不在企业都能良性运转。这就是海尔张瑞敏发明的“OEC”管理制度:
1、O就是Over all(全方位);
2、E就是Everyone/day/thing(每人、每天、每事);
3、C就是Control Clear(控制和清理)。
总的来说,OEC管理就是全方位的,每人、每天、每件事控制与清理的管理模式。可以肯定地说,如果海尔没有把这个管理模式做下去,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。每年有十几万人到海尔参观学习,都可以看到海尔张榜公布“OEC”考评结果,张贴哭脸、笑脸。这些看似简单,关键要坚持下去。将简单的事认真做下去,并保持高水准,就是不简单。
海尔的管理机制给我们的启发是,一个企业要想把管理做好,必须针对岗位的特点,制定出一套标准。具体来说,可以从制定目标、树立标准、明确流程这三方面来下工夫。
1、制定目标
目标是个人、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实现的成果。制定目标就是把企业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,转换为每个部门、每个员工分目标的过程。只有目标方向一致,环环相扣,每个员工都实现了自己的分目标,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可能完成。通过目标管理,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。工作成果就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,也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。
2、明确流程
流程是事物进行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,流程管理就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界定处理和办理的经过。流程管理是为了优化流程,实现既能很好地控制责任风险,又能大幅度地减少过程。一般来说,规模小的公司要简化流程,规模大的公司要规范流程。小公司的管理需要简单一些,设置太多的流程就令管理复杂化了。而大公司的流程规范化,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为,使之步调一致,易于管理。
3、树立标准
标准就是规矩,有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流程,在企业管理中,必须为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岗位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。要做到标准清晰首先要搞清楚每个部门的规矩是什么,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。
综述:目标、流程、标准,这是管理的三要素。
流程是用来实现目标的,标准是用来规范流程的。只有标准出现以后才可以进行考核,考核是对目标的管理,对流程的管理,对标准的关注。如果把这些搞清楚了,就明白了管理学的精髓。